新闻中心 /News
亚冬会开幕哈尔滨正以冷资源撬动热经济EMC体育
EMC体育2月7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于2月7日至2月14日举行。这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中国“冰雪热”传遍大江南北,也为世界冰雪运动注入生机活力。
数据显示,自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至2024年4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13亿人,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达22.13%。2023年—2024年冰雪季,我国冰雪运动项目、民俗冰雪活动、冰雪观赏体验、陆地冰雪运动等冰雪消费规模超过1500亿元。
哈尔滨是中国著名的“冰城”。近年来,它不断以“冷资源”撬动“热经济”,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边界在寒地中消融重塑。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记者表示,哈尔滨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冰雪旅游,通过建设高品质的冰雪旅游目的地、举办冰雪节庆活动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同时,注重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冰雕、雪雕等艺术形式,充分展示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
“亚冬会的举办为哈尔滨带来了客流,促进哈尔滨完善冰雪运动场馆等基础设施,也推动当地冰雪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客观上将带动哈尔滨文旅体等产业融合发展。”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是推动冰雪经济的重要手段。法国霞慕尼、韩国平昌都曾因举办冬奥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冰雪产业的发展。
作为我国冰雪旅游的标杆城市,在保障赛事成功的同时EMC体育,确保冰雪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哈尔滨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对此,哈尔滨一方面加强对冰雪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规划滑雪场、冰雕场的建设和使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冰雪旅游和相关产业绿色发展,如推广低碳旅游方式、加强冰雪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提升冰雪经济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EMC体育,冰雪经济不应停留于“一季狂欢”,而是延展为全产业链的“四季交响”。
盘和林表示,今后,哈尔滨持续开发冰雪资源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从提升游客的体验角度出发,不能局限在单个冰雪项目,要多元化发展,将冰雪经济做成一个大的产业生态;二是从拓宽产业链角度出发,将冰雪体验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如冰雪场馆设备制造、冰雪装备器械等,都可成为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产业。
放眼世界,多地已在冰雪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积累了经验。欧洲是冰雪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其冰雪经济起步早、发展成熟。阿尔卑斯山脉横贯欧洲多国,为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提供了丰富的冰雪资源。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记者,欧洲和北美国家的滑雪场通常配备先进的缆车、造雪机等设施,确保游客体验。同时,提供滑雪学校、租赁服务EMC体育、餐饮住宿等一站式服务。例如,瑞士将冰雪运动与健康养生、高端旅游相结合,开发出冰雪温泉、冬季瑜伽等特色项目;美国的一些滑雪场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
许多国家还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冰雪产业发展。法国政府对滑雪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国际旅游推广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本国冰雪旅游资源。
盘和林分析,各国冰雪经济发展主要依托自然条件和传统文化,一些高纬度国家有完善的冰雪场馆,也有大量的冰雪运动爱好者,但这些国家的发展经历未必对我国具备参考价值。因为,其冰雪场馆建设主要由需求主导,而非我国创造冰雪需求的情况。
“论经验,我想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培养大众的冰雪运动爱好,有利于拉动冰雪经济发展。”盘和林说。
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意见明确EMC体育EMC体育,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